夜间
奇快中文网 > 汉明 > 第一百六十一章 壮哉,夏文忠公!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奇快中文网] http://www.x7kzw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    

清廷久闻夏允彝大名,派人前去招揽,表示只要他肯出山,一定给大官做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夏允彝以“贞妇”自比,在门上大书道,“有贞妇者,或欲嫁之,妇不可。则语之曰:‘尔即无从,姑出其面’。妇将搴帷以出乎?抑将以死自蔽乎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明白无误表达了自己不事二朝的决心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之后,写信给好友陈子龙等人交待后事,平静与家人诀别,并特意把未完成的文集《幸存录》交予独子夏完淳手中,叮嘱他毁家饷军,精忠报国,代父完成恢复志愿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遣散家人时,夏允彝作绝命诗:“少受父训,长荷国恩,以身殉国,无愧忠贞。南都既没,犹望中兴。中兴望杳,安忍长存?卓哉我友,虞求、广成、勿斋、绳如、悫人、蕴生,愿言从之,握手九京。人谁无死,不泯者心。修身俟命,警励后人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从容自投松江塘而死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他自尽时,其兄、子、妻妾家人,皆肃穆哀恸地立于水滨观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松塘水浅,只达夏允彝腰身以上,这位大才子生生埋头于水中,呛肺而死,他背部的衣衫都未沾湿,生殉了他的大明朝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彼情彼景,身为儿子的夏完淳肝胆欲裂,目睹父亲刚烈死状,他也更加坚定了必死报国之心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壮哉,夏文忠公!


        

这样的人,他的号召力是强大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而做为夏允彝的独子,夏完淳继承了这种号召力,并发扬光大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小小年纪,身边就聚集了数千人,指挥起来如臂使指,确实是难得啊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于是,几种巧合,凑在一起,使得嘉兴城传檄而定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江宁府得知险情之后,无奈城中无兵可派,不敢轻举妄动,急派信使向京城求援,并下令封闭城门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……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世上有些人视钱如命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也总有些人视钱财如粪土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钱肃典和夏完淳在这个问题上,是同一类人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嘉兴城,做为清廷上承下接的中枢,担负着清军南下的中转粮道重任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囤积着数十万石的粮草,无数饷银和军械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二人稍加合计,就大开库门,接济贫苦、招募精壮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一时间,太湖、陈湖、泖湖等义军残部闻讯纷纷起来会合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嘉兴城一时之间,成了一座拥兵二万多的坚城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如梦如幻,白驹过隙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不能不让人感慨,世事难测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钱肃典、夏完淳终于慌乱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他们虽然心怀报国之志,可终究一个二十出头,一个才十五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面对着这么大的阵仗,岂能不慌乱?


        

特别是那么多从没见过面的义军蜂涌而来,如何治理、调度?


        

一时间,二人手忙脚乱起来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最后,还是钱肃典有办法,他提议以夏完淳为首领,组建一支新的义军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夏完淳谦让,但钱肃典坚持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最后,还是按照钱肃典的意思,由夏完淳为总兵,自己任参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辖下八个守备,各统三千人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鉴于夏完淳一身孝服为刚殉国的父亲夏允彝戴孝,于是义军人人一条白巾缠腰,这支义军的名字就叫“白巾军”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成军之后,钱肃典二人合计,向杭州派出了信使,禀报嘉兴城光复的情况,请示接下来该如何做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……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多铎被突然一棍子打得有些懵圈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但久经沙场的他并不慌乱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主帅的镇定很快收拢、稳定了军心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此时的八旗军确实很精锐,他们边撤边整肃,在后撤数十里后,八旗军渐渐稳住了阵脚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而这个时候,多铎的命令竟是,全军反击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没有人能猜到,多铎会这么狠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或许是多铎不甘心,亦或许是多铎对他的八旗军战力有绝对的信心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鞑子就这么开始反击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个时候,多铎还拥有六千多八旗军,加上身边千人亲卫队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兵力还有近八千人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但明军这边,除了吴争的一万多人,还有三万多投诚的明军,合计起来有五万人之众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但多铎就这么悍然下令反击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没有能预料到这种情况,就连吴争也不能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战场的态势是这样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多铎当时下令撤退突围时,投诚的明军左右夹击多铎中军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周大虎、厉如海各率三千人在明军的外围再加一道包抄线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池二憨率部中出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但在多铎骑兵突围成功之后,投诚的明军自然而然的向中间合拢成一股,开始对多铎进行追击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而周大虎、厉如海、池二憨三部同样在中路汇合,紧随着投诚的明军向多铎追击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城楼上的吴争没有去阻止,也无法阻止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仗打到这个份上,主帅基本已经无法真正掌控和调度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兵败如山倒,痛打落水狗嘛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刚刚溃败,一路败退的鞑子,还有什么可怕的?


        

可问题是,多铎身边这七千多人,是真正的八旗军,他们的战场经验远甚于明军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变化就在这一刻发生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差点就改变了大好的局势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当鞑子骑兵如一把尖刀刺穿了明军的阵列时,明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,从士气旺盛到跌落谷底,瞬间崩溃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无数的人向道路两侧逃窜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那种景象,就象水牛犁地,泥土向两边翻卷一般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明军的将领根本无法控制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除了鲁之域部勉强抵挡了一下,其余明军一触即溃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也难怪,这样宽阔的道路上,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,被骑兵冲击,谁能抗得住?


        

数里外的周大虎、厉如海、池二憨三部见情形不妙,迅速做出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反应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周大虎悍然下令己部结阵硬抗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厉如海率部调头急退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池二憨随即命令所部紧急向道路两侧疏散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根本容不得三人商量,瞬间做出的反应,代表着三人的性格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周大虎的三千人,迟滞了鞑子骑兵的速度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但所部损失、伤亡惨重,周大虎被战马撞飞重伤昏迷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可他们的牺牲,确实为池二憨部赢得了反击的时间,士兵从两侧对鞑子慢下速度的骑兵施以箭矢射击,这在一定程度上,更加减慢了骑兵的速度,同时降低了骑兵冲锋的密度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池二憨、周大虎两部不畏死地阻击清军,为厉如海部从容展开反击,创造了必要条件。


 新书推荐: 割鹿记 南朝不殆录 戍边八年,皇帝求我登基 剑走偏锋的大明 穿越后领了三个媳妇,不领犯法! 国家送媳妇?来一打,都收了 极品帝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