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奇快中文网 > 汉明 > 第五百二十一章 廖仲平确实是个老实人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奇快中文网] http://www.x7kzw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    

镇江城清军,因两个截然不同的命令,混乱成一团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洪承畴哪怕到此时都没有意识到,自己的命令会造成清军混乱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其实很简单,令出二门罢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谭泰是征南大将军,虽说在江北隶属于吴三桂统帅,可就算吴三桂,那也得对谭泰客客气气,凡事先言“请”,遇事先征求谭泰的意见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谭泰之前下令战略收缩,将过江清军全数撤回,巩固江防,击退入侵明军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可现在,洪承畴令镇江城守军必须死守城池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如果谭泰奉旨回应述职了,这还好些,镇江清军还能做出选择,毕竟县官不如现管嘛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可问题是,谭泰还滞留在江心岛,清军将领谁敢忤逆谭泰?


        

不说他是征南大将军,就论他是多尔衮嫡系,谁有那么大胆?


        

因为谭泰的命令下得早,比洪承畴早了两天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镇江清军已经着手做好了撤退准备,前锋都已经到了江边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结果洪承畴的命令到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那是继续撤退呢?


        

还是奉命返回镇江城坚守呢?


        

不用说士兵议论纷纷,怕是将领也无所适从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而就在这个时候,一支明军骑兵到了镇江西城外十里地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闻知敌情,清军这才就更乱了,城中有些将领要撤退出城去,而城外却要返回城内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看着紧闭的城门,宋安心中万分焦急,这一路上,没有吴争的一点消息,他已经被吴小妹拎了不下十次耳朵了,要知道,这可是当着骑兵将士的面啊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看着将士掩嘴莞尔,宋安是欲哭无泪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其实宋安心中是松了口气,没有消息,要比有消息好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真有了消息,那就说明大局已定,难以挽回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没有消息,那就说明吴争应该还没出事,事还可为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可到了镇江城外,见城门紧闭,骑兵又不具备攻镇江这种坚城的先决条件,就在宋安焦躁之时,斥候禀报,北城外清军纷乱,象是要逃跑,可又不象,因为无数人在返回城中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宋安乐了,这真是刚觉肚饿就有人送馒头,咱攻不了城,收拾你们这些出了城的,那就是小菜一碟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于是,宋安下令,全军迂回北城,对城外清军进行突袭,但为了吴小妹的安全,宋安留下了百骑,令他们护送吴小妹后退三十里,以策万全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吴小妹虽然任性,但知道会骑马不代表会打仗,于是也就叮嘱宋安,留心吴争的消息随百骑离开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就这样,宋安率骑兵迂回北城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当然这些,逃不过西城守军的眼睛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可宋安所率的是二千骑兵,一旦加速,从速度上来说,守军派出的信使,不具备时间优势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也就是说,城外清军或许能赶在明骑到来之前得到消息,但提前不了太久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个时间差不足以让他们做出有效的对抗骑兵准备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当宋安率骑兵出现时,宋安眼中所看到的是,面前清兵一分为二,一群向江岸鼠窜,另一群恨父母少生了两条腿,向城门方向狂奔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就是得到明军骑兵来袭的清军反应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宋安面临选择,所率兵力不足以分兵,是追逃往江边的,还是追逃往城门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没有多想,宋安做出了决定,追逃往城门的!


        

理由很简单,城中守军少一个,城防就弱一分,如果让清军顺利逃入城中,那日后攻城就会困难许多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宋安的想法无疑是最正确不过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他的想法还无形中契合了整个镇江城收复战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人的双腿,自然是跑不过四条马蹄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随着明军骑兵追近,无数的清兵不再向城门奔逃,而是向东门逃去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可宋安勒令骑兵不得追击,而是一路向北城门方向突进,除了被马蹄践踏和明军随手斩杀的,清兵伤亡并不多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明军骑兵一直突进到北城门外三、四里地,城中守军眼见情况不妙,不顾城外还有至少上千清兵的哀求,迅速关闭城门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宋安见状,大呼可惜,于是下令调头对城外清军进行砍杀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但这时,城外清兵已经四散,骑兵仅仅消灭了数百人,视野里就已经没有清兵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明骑在城门外遛了数圈,见清军完全没有出城迎战的意思,宋安这才下令,带着几个被俘获的清兵转回西门,去迎吴小妹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……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廖仲平确实是个老实人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老实人有福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能在这个乱世,一直据禁军指挥使,时有加官进爵,那真是靠着他的老实劲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正如他在淳安之变时对朱以海说的,他只忠于监国,谁监国,他就忠于谁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所以,哪怕是朱媺娖都对他很信任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廖仲平是老实,可不代表着他缺心眼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相反,他是深谙战法,极具军事常识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虽说不知道朝廷为何突然抽调镇江城守军回京,但他依旧从军事力量对比中,体会出其中的异常,他判断这明显是给清军渡江进攻的良机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可这认识,不等于他能做什么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朝廷诏令,不是他能改变的,廖仲平只能选择沉默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在得知吴争前往丹徒的那一刻,廖仲平就警觉不对劲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清军为何不是先攻防守薄弱的镇江,而要先攻防守相对强大的丹徒?


        

坐在地图边,细细琢磨了很久,廖仲平几乎就可以确定,这是个针对吴争的阴谋,可他依旧选择了沉默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虽然内心是痛苦的,但他明白,但凡策划此事的都不是他惹得起的,甚至他还怀疑,此事会不会有监国掺和其中,调兵命令毕竟来自朝廷的最高层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然后镇江城失守,丹徒陷落的消息传来,廖仲平捶胸顿足,徒叹奈何!


        

这种对现实无力的绝望,吞噬着这老实人的心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他对吴争有敬意,但凡能为国为民收复河山的,廖仲平心里都有杆秤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他不懂什么政治倾轧,因为他不想懂,他就明白一点,但凡象吴争这样的人死绝了,庆泰朝就真完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可今日,他得到了同样来自最高层的命令,率军往镇江方向救援吴争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廖仲平再也不想沉默,他暗暗决定,吴争活着,拼死救援,吴争死了,那就攻镇江,拼了!


        

从应天府通往镇江的官道上,急行的大军,占据了官道不够,沿边的小道都被占据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百姓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无不避至田里惊恐地张望。


 新书推荐: 割鹿记 南朝不殆录 戍边八年,皇帝求我登基 剑走偏锋的大明 穿越后领了三个媳妇,不领犯法! 国家送媳妇?来一打,都收了 极品帝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