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奇快中文网 > 汉明 >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蒋全义要的典范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奇快中文网] http://www.x7kzw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    

这支清兵,他们的“运气”实在是太好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因为他们竟成这批大口径火炮的第一批“临床”试验品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此时清军如果是散开的,不,清军还真是散开的,他们的队伍凌乱,前后延绵十几里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可这不代表着清军离开了官道啊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正因为清军是追击,谁脑子坏了会下官道,往泥泞的田野追击?


        

队伍虽然散乱,可人却都还在官道上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官道,太容易标定射击诸元了,因为它目标明显,是死物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“隆隆”大口径炮炮声,来自十多里外,将十六磅的炮弹,迸出炮口后,带着尖啸声划过天际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嗵嗵”的速射炮,打的是开花弹,一炸就是一大片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而“嘭嘭”的虎蹲炮声,那就是一场暴雨,雨点虽小,奈何它密集啊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就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,双方士兵自始至终,根本没有接触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十几里长的,本是夯实,质地坚硬的官道路面,在短短一柱香的时间,就象农户开垦田地般地被翻犁了一遍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在战斗结束之后,打扫战场的北伐军士兵,脚踩上去,就如同踩在粉末中一般,一脚就是一个一寸深的脚印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是一场付出巨大弹药消耗换来的胜利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如果仅仅从弹药成本而言,蒋全义得被重重责罚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此战,打掉了一百多发重炮炮弹,三百多发速射炮弹,一千多发虎蹲炮炮弹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而真正杀死杀伤的清军是多少呢?


        

全加起来,还不到二千人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清军出城时,确实是四千人,可半天追下来,掉队的就过了三成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加上在炮击发生后,反应快的,或者是运气好正靠近道路两侧的,大都逃出了性命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也就是说,平均一发炮弹,才杀死杀伤一个敌人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奢侈啊!


        

但蒋全义确实做到了,他最想要的一点,那就是除了跑脱了力的、扭崴了脚的等非战受伤之外,其所部无一伤亡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无一伤亡,便是完胜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完胜,就可为典范!


        

……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从宁乡去往兴化的官道上,全是奔跑着的人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逃得是体无完肤,追得是歇斯底里,没办法,谁叫这些都是军功呢?谁让敌我都是只长一双腿呢?


        

可这场景,多么得熟悉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半天前,也是这么一幕,然而方向正好相反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追逃的角色也随之互换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蒋全义是个狠人,他不收伤兵俘虏,不管是满人,还是降了清的汉人,只要受伤,那就是一刀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用他的话说,留着损耗人力、浪费粮食?


        

他只留没受伤的俘虏,因为他很清楚,吴王最缺的不是银子,而是人,劳动力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特别是这种不用付酬劳的劳动力,可谓是多多益善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一点,不仅蒋全义清楚,北伐军将士更清楚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所以,清军一旦崩溃,北伐军士兵就一涌而上,撒开脚丫,满地抓俘虏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就这么抓着抓着,北伐军又兵临兴化城下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蒋全义咧着嘴乐,打这样的仗,才显得自己有本事嘛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……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吴争到了泰兴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用他的话说,指挥部前移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但事实上,吴争心里想得并不是这个,而是约束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吴争心里很清楚,这种隔了代的军队,兵力相仿的情况下,如果还打输了,那真得拿块豆腐撞死算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啊!


        

这场仗,原本是不会发生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大将军府,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,甚至军工坊的生产,依旧是一天六个时辰,二班倒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可吴争咽不下这口气啊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耍阴谋诡计,汉人是满人的祖宗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中原各诸侯纵横捭阖之时,满人怕是刚刚进化成人了吧?


        

没道理被多尔衮设下连环计,自己没点反应吧?


        

那也太对不起多尔衮的“良苦用心”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既然多尔衮想以奇胜,那自己不妨来一场以正合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以己之短,攻彼之长,方现英雄本色!


        

仗已经开始打了,可吴争心里没底啊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因为财政司的库房没底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吴争只能来,来的目的,并非象他所说的,指挥部前移,而是约束部下……别打着打着,想多了!


        

黄河以南,不要紧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可一旦过了黄河,火枪兵的优势就会被骑兵克制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平原之上,骑兵、特别是游骑,它们来无踪去无影,可以随意纵横,让火枪兵甚至找不到方向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而火炮用于野战,必须有个前提,得人家肯与你正面硬撼,打阵地战啊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否则,哪能象人家那样来去从容?


        

当然,火枪兵也一样可以做到完克骑兵,那就是以数量碾压骑兵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骑兵一千人,那就用三千、五千,甚至一万人对阵,不管敌骑从哪个方向来,都有数倍的枪口对着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听起来这是个笨办法,可效果却非常好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训练一个骑兵耗费之大,远非寻常人能想象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北方战马便宜,可那是在北方,江南一匹驭马就得三、五十两银子,一匹上好战马,那得百多两,这有银子还买不到,军事战略物资嘛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骑兵还得备甲、刀枪、弓弩,就算是轻骑,一向皮甲总得有吧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加起来,在江南训练出一个骑兵,装备就得花近二百两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可如今一杆火枪,已经将成本控制在十五、六两,象北伐军士兵腰间左右两个挎包,各三十发子弹(纸壳预装弹),加上两套换洗军服,连甲都不用配备,充其量不过二十多两银子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再说人,是,北方满族不需要训练,天生就是骑兵,可满族有多少人?


        

还不得训练汉人,组建汉八旗。是汉人,需要挑选有天赋的,而且大多都需要训练,这一训练,没有个一年根本上不了战场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可火枪兵最多三个月,一样托着一杆枪,打中一样是个死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也就是说,仅从组建成本而言,一个骑兵可顶十个火枪兵的耗费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吴争最初组建的骑兵营,一旦战损过多,就不想再建了,不是因为吴争不喜欢骑兵,而是被现实所迫,其实每个男人,都喜欢骑兵!


        

吴争必须将财力,花在刀刃上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那就是以量胜质,火枪兵本来就是以数量胜质量,以模糊胜精致的典范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可从无到有,这同样需要时间,吴争最缺的不是银子、也不是劳动力,而是……时间。


 新书推荐: 割鹿记 南朝不殆录 戍边八年,皇帝求我登基 剑走偏锋的大明 穿越后领了三个媳妇,不领犯法! 国家送媳妇?来一打,都收了 极品帝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