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奇快中文网 > 我的公公叫康熙 > 第三百四十六章 求个恩典(第二更)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奇快中文网] http://www.x7kzw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    

次日,小椿就来提了二所放年赏之事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与之前的赏银不同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次是新年,正旦的时候上下要磕头拜见,赏银也要做样式,做成带花样的银锞子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需要提前统计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还要多做些富裕的,将御膳房、内务府几个与阿哥所打交道的地方,都要一一放赏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外头的人有外头的例,从之前的就行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二所上下,舒舒已经改了过去的规矩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过去的规矩,就是按照等级放赏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品级越高,赏银越丰厚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现下在那个上,加了调整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按照这半年的表现,先让人打一圈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负责考核的,就是崔总管、李银、齐嬷嬷、小椿四人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四人前几个月留守,看得最真切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每个人的本职工作,就评了三等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优、平、劣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另外一个就是额外工作的,算是加班的表现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如,夏天跟着打水的,冬天跟着扫雪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今年夏天酷暑难耐,二所整天要泼水几次降温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阿哥所这边的水井,就在五所边上,有个井亭,里面是三眼水井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五个院子的用水,都是从那边担水用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夏天用水多的时候,除了当班的,就有不少人跟着一起去抬水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入冬后也差不多,今年雪多,连绵不断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除了扫洒班的,还有些有余力的人手也跟着扫雪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还有随着舒舒与九阿哥北巡的,这按照加班算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些人里的表现,就由何玉柱与核桃来打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也是优、平、劣三等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年赏就按照每个人评分,分了几等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就是多劳多得,少劳少得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说完此事,小棠就来说了“福寿喜”的准备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“佛跳墙”这个名字没有由头,直接说出来怪怪的,舒舒就参照了这道菜的另一个名字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前两天泡发了海参、鲍鱼、鱼翅、花胶等干货,昨天也取了花雕酒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就是为了那个坛子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需要的鸡汤,今早也早早叫人熬上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佛跳墙要做三个时辰左右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舒舒惦记跟九阿哥一起吃,就打算放在晚点这顿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样看来,上午就要准备上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各色食材,一半海味,一半山珍,都已经预备齐当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小棠过来,是问要做多少份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食材准备的富足,花雕酒坛子,二斤一只的,也直接取了十只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舒舒点点头道:“都做了吧,到时候你们也跟着尝尝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这说着,何玉柱回来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赏银到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“主子得了消息,就打发奴才去户部支了部票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拿着这个,就能直接在户部支银子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舒舒看着数额,五千两,心满意足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不算少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不过想到九阿哥的小虚荣,她少不得问道:“其他皇子阿哥是多少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何玉柱躬身道:“都是一样,从郡王例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舒舒有些明白九阿哥为什么迫不及待的叫人支出来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为了修房子,他日思夜盼的,肯定眼下去乾清宫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是心里没底,怕得罪了皇上将赏赐收回去,才先支了再说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何玉柱拿了另外几个单子道:“这是几家公府的年礼……倒是赶巧,一并到了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这说的就是赫舍里家、钮祜禄家、佟家三个皇后家的年礼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往年是哪家先进来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舒舒好奇道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何玉柱道:“佟家,然后是赫舍里家,最后是钮祜禄家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舒舒不算意外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佟家还是皇上的舅家,双重国戚,到底不同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舒舒简单看了看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佟家杭绸四匹、江绸四匹、云锦四匹、彩缎四品,端砚一方、湖笔一匣,累丝金香囊一对,荷包八对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没有银封,想来那八对荷包不会空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等到小椿与核桃清点,果不其然,荷包里装着金银如意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每个荷包里一对金如意,一对银如意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金如意一对二两,银如意一对十两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八对荷包,就是三十二两金,一百六十两银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到了赫舍里家,也是八样礼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料子更难得,石榴绫四匹、折枝锦四匹,玄缎四匹,金花缎四匹,三镶如意一柄,朱锭一匣,金蟾一对,金丝荷包六对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金蟾一只十六两,两只就是三十二两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荷包里放的是金花生,一对二两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总共是十二只荷包,就是二十四两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赫舍里家看着让了佟家一头,可这出手阔绰,压了佟家一等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小椿、核桃两个整理的时候都带了小心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实在是赫舍里家这料子金贵,舒舒的陪嫁中虽然也有几样,可都是当成压箱底的好东西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舒舒的目光落在东西上,笑得有些淡,问何玉柱道:“往年这几家送礼,你还记得么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何玉柱点点头,道:“就是文房与荷包四样,今年多了料子,应该是给福晋的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舒舒低下头,又看起钮祜禄家的单子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蜀锦四匹、蟒缎四匹、玄狐皮两张、貂皮两卷,青玉笔筒一对,青玉镇纸一对,赤金福寿如意一对,荷包六对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那金如意可不是金蟾那样,只有小儿拳头大,足有成人的半臂长,有几个金蟾的分量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一只如意下来,就比前两家的礼都重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结果是一对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加上荷包里金锞子,就是三百多两金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何玉柱诧异道:“往年不是这样的,赫舍里家与钮祜禄家今年的礼都重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舒舒似笑非笑的撂下了钮祜禄家的单子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不单单是年礼,还有赔罪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姚子孝后头,可是钮祜禄家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拔出萝卜带出泥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钮祜禄家往宫里安插人手先不提,只钮祜禄夫人挑拨是非,算计皇子后院,这就是一宗罪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可是她不仅是公夫人,阿灵阿诸子女之母,还是德妃之妹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肯定是要保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怎么保?


        

有姚子孝这个人证,可不是空口白牙就能抹平此事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多半是那个“以女代母”,将事情推到长女身上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一个十四岁的格格,为了亲事生波澜,有些女儿家的嫉恨,总比阿灵阿夫人插手宫廷之事罪名轻的多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至于赫舍里家的礼,全部都是贡余之物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要是舒舒贪图鲜亮,穿戴起来,旁人怎么看?


        

有些捧杀的意思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挺有趣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何玉柱没有立时就走,传了九阿哥的话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让她多预备一份新菜,今天进上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九阿哥打算,下午回来前,就去乾清宫陛见……


        

匆匆半天过去,九阿哥才撂下笔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因为衙门腊月二十封印,所以许多公务都要提前完成,这两天开始有些忙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九阿哥的案头,就放着郡王府、贝勒府的图纸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他想了想,将贝子的也找了一份,搁在一起卷了,拿着前往乾清宫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康熙听到梁九功禀告,就带了得意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虽说之前烦的厉害,不乐意九阿哥鸡毛蒜皮就过来絮叨,可这半月不见,还略有些想念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太小心眼了,不够大气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瞧着这架势,要不是赏银下去,还不往御前来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样想着,康熙又烦了,有些后悔随了他的心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康熙耷拉着脸,道:“让他进来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九阿哥进来,脸上满是恭顺:“汗阿玛,儿子给您谢恩来了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说罢,他规规矩矩的跪了,行了叩首大礼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次宗室大赏,并不是通赏,而是赏的征葛尔丹的有功宗室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九阿哥与十阿哥,两人压根不贴边,也打着督办军粮有功,列在其中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就是贴补儿子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九阿哥这里的确是穷,十阿哥那边马上大婚,以后抛费也大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康熙神色稍缓,看清楚九阿哥手中的东西,冷哼道:“无事不登三宝殿,这又是怎么了?平时也不见你过来,不会又要折腾什么吧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他想起曹寅提的西洋呢织场,很是心动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如今各地银荒,之前一千文能兑一两银,现下不足七钱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若真是按照九阿哥的计划,可以从广州海关出口料子,换了洋银回来,正可解朝廷银荒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他带了几分期待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九阿哥没有让他意外,真的拿出了一份西洋呢的计划书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不仅是在江宁设织场,还在蒙古各部设置羊绒、羊毛收购点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是舒舒的意见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涉及到藩地,还是面上一视同仁的好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总不能挨个部落解释,因为是要收山羊绒,不收羊毛,所以有的部落有收购点,有的没有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还不如都设了,一并收购,到时候谁也挑不出错来,羊毛也可以做地毯之类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因为羊绒与羊毛的差价,到时候自会有更多的部落去养山羊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真要说起来,山羊是草原杀手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时间久了,会使得草原沙漠化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到了那时,朝廷再下令“圈养舍饲”就好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九阿哥眉飞色舞,说着山羊代绵羊的最大作用,牧场会减少,会促进蒙古人垦荒定居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像喀喇沁那种农牧结合的部落,会越来越多,蒙古人对朝廷的归属也会日深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康熙看着九阿哥,简直是刮目相看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曹寅说的不错,九阿哥确实不错,但凡跟经济沾边的,就开了灵窍似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可是见到九阿哥得意洋洋的,康熙嘴边夸奖的话又咽了下去,皱眉道:“之前卖药那一摊还没铺陈开,这又是一出!内务府到底是皇家内务府,伱既属理内务府,当以公务为先,而不是整日里想着借鸡生蛋做买卖,趁机敛财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说到最后,他已经带了严厉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九阿哥面上多了委屈,立时道:“谁说是儿子的买卖?这不是内务府的买卖么?!由内务府主理,理藩院督办。儿子费劲巴拉,琢磨了半个月,才将织场的计划做的周全,为的就是开源,增加汗阿玛的内库收入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康熙眼中多了质疑,看着九阿哥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九阿哥义正词严,没有作伪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康熙轻咳了两声,道:“有卖药的前例在,朕自然以为你是自己折腾这一摊!不是朕小气,此事要派人手驻扎蒙古各部,涉及太大,不宜私人行事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九阿哥大方的将计划书往前一递:“涉藩无小事,儿子都当差几个月了,还不晓得这个?!不过要是铺陈人手上去,倒是正好可以将卖药的事情也接了,那个进益也给汗阿玛,儿子不沾手了……不过关于这两个差事的人手,儿子这边有些人要安置,是之前跟哥哥、弟弟们要的,也不多,总共就十几二十来号人吧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康熙接了计划书,看着九阿哥,有些不敢认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还是他那个开口闭口念叨银子的儿子么?


        

跟换了个人似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不仅织场要交给内务府,卖药那个也要交给内务府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眼见着九阿哥手中还有几页纸,康熙不由心动:“那是什么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九阿哥谄媚一笑:“汗阿玛,儿子想求个恩典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(本章完)


 新书推荐: 割鹿记 南朝不殆录 戍边八年,皇帝求我登基 剑走偏锋的大明 穿越后领了三个媳妇,不领犯法! 国家送媳妇?来一打,都收了 极品帝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