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间
奇快中文网 > 我的公公叫康熙 >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四哥说(第二更求月票)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奇快中文网] http://www.x7kzw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    

太子正在想三阿哥之事,没有留心到康熙的注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他并不是很想要求情,可是不闻不问的话,未免太薄情了些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毕竟他年幼的时候,也曾得过荣妃的照顾;这些年来,三阿哥待他也恭敬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他就思量了一下,道:“汗阿玛,三阿哥是皇家阿哥,打小又是汗阿玛亲自教养的,马家那边虽是外家,可也亲近有限,万没有因皇子外家牵扯到皇子阿哥的道理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康熙看着太子,有些心梗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是啊,三阿哥是他教养出来的,所以三阿哥才理直气壮,口口声声说“父之过”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太子也是他教养出来的,若是太子不走正路,是不是也跟三阿哥一样,心存怨望,认为是“父之过”?


        

他垂下眼,想起三十五年御驾亲征时,每次给太子写信,太子总是延迟回信,三封回一封就不错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自己叫人给太子送了大鱼,太子送自己什么?


        

叫人往军前送鸡蛋,结果到了就是一地的鸡蛋片儿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还有压断的渔网、粗糙的小刀……


        

自己亲征回来后,为什么处置了几个毓庆宫属人?


        

太子亲手做的小刀,劣等的呈送御前,好的反而挂在那几人的腰上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自己思念太子,写信给太子,让太子收拾几身旧衣裳送过去,这样自己思念太子的时候,也能睹物思人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结果呢?


        

太子叫人呈了新衣裳,说是旧衣已经赏人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自己命内大臣查此事,又是那几个属人,穿着太子旧常服,出入撷芳殿跟毓庆宫无禁忌……


        

再想起这些,康熙觉得没有意思起来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他看着太子,声音有些悠远,道:“要是朕就罚了呢?朕的道理就不是道理么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太子怔住,看着康熙说不出话来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康熙想到了索额图,想到了太子的舅父,道:“若是问罪赫舍里家的时候,算到你身上,你也觉得朕无理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太子哑然,好一会儿,道:“可儿子是汗阿玛的儿子啊,这远近亲疏,自然父子之情排在舅甥之前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康熙点点头,道:“你说的也对,放心,朕心里有数,不会因马家的事儿迁怒到三阿哥身上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也不会因为荣妃的事情厌恶三阿哥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就如同,他没有因为赫舍里家的事情,迁怒于太子一样……


        

他是帝王,心怀天下……


        

*


        

北头所,正房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经过最初的慌乱跟忐忑,三福晋已经澹定下来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宗人府就宗人府吧……


        

自己家三爷是皇子,又不是什么悖逆的罪名,皇上还能杀儿子不成?


        

最糟糕的结果就是一撸到底,成了光头皇子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那又如何?


        

三十七年封爵之前,不就是光头皇子么?


        

到时候说不得皇子府的供给,又是内务府负责,比现在还能省心些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既是最糟糕的结果,也不过如此,那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“里外衣裳预备四身,亵裤多两条,干净的铺盖一副,蚊帐收拾一个,还有蚊香别忘了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她恢复了清明,也是合格的皇子福晋,有条不紊地吩咐下去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除了这些之外,还有笔墨纸砚与三阿哥书桉上的几本书,也都给装上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外头的马车已经预备好了,三福晋吩咐总管太监道:“将这边的东西都收拾了,搬回贝勒府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三阿哥不在这边,她一个人住在外头也不妥当,也不方便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一会儿去宗人府送完东西,她就直接回贝勒府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总管太监应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边马车一预备,五所那边就得了消息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舒舒这边已经吃完烤鱼跟烤羊肉,妯里三人正在吃西瓜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听说三福晋要回城了,妯里几个也觉得心安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应该是找到了人了或有了准确消息,如此就好,要不然的话,这也叫人不踏实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正好孩子们醒了,舒舒就叫人抱到正房来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妯里三个摆弄了两刻钟的孩子,眼见着孩子打瞌睡,舒舒就也跟着打瞌睡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春困秋乏夏打盹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吃饱了,就容易犯困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十福晋吃的多,也被带了睡眼朦胧的,就跟七福晋各自家去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舒舒睁开眼睛时,就看到九阿哥手中拿着蒲扇,坐在炕边给自己扇扇子,脸上满是纠结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她看着好笑,道:“爷怎么了?被三贝勒给堵门了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她寻思了一下,要是三阿哥在银钱上不死心的话,许是会去内务府跟九阿哥“诉苦”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就算这次的九万两泡汤了,那有什么?


        

只要厚着面皮盯着九阿哥这个“财神”,还怕没有下一回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那位爷,有银钱钓着,是个能屈能伸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九阿哥一副牙疼的表情,说了三阿哥拘押宗人府之事。


        

“爷当时汗毛都起来了,老三是什么成色,爷是什么成色,爷有自知之明!可没想到汗阿玛惯孩子的时候是真惯着,罚也是真罚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九阿哥说到这里,吐了口气,道:“这样看来,爷前两回,也好悬啊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舒舒翻身坐了起来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昨日少给银子,就是惩戒了,怎么还罚第二轮?


        

“三贝勒昨晚吃酒了?酒酿喝多了?”舒舒道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借酒发疯,以退为进,然后适得其反?


        

舒舒猜测着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之前就是为了怕有人借酒闹事,她才叫人不预备烧酒跟黄酒,而是只有点儿酒味的酒酿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现在想想,还真是免了是非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九阿哥嗤笑道:“一直塞着吃东西,不管旁人怎么转桌,快子都没停过,没喝多,一杯酒酿都没喝完,真要是浑身酒气,成了酒蒙子,说错了话,汗阿玛能跟他计较?就怕财迷心窍,生了怨愤了,说了不好听的!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舒舒看着九阿哥道:“那爷方才为难什么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九阿哥带了不乐意,道:“四哥嘱咐我别瞎打听,然后早些去园子里请见,主动认错,再代三哥求情,可这稀里湖涂的,爷到底哪里错了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舒舒觉得自己好像明白大概的意思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要的是态度,不需要眼明心亮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御前的消息,稀里湖涂更好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舒舒道:“真要说起来,确实是因昨晚爷摆酒引来的,爷过去认错是态度,代三贝勒求情也是态度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她这样一说,九阿哥明白了,点头道:“晓得了,省得老爷子处置了老三,回头心疼了,再将爷给埋怨上,爷先过去,堵上这个嘴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说着,他就起身,道:“那爷先往园子里请见,方才回来看到有人挑担子卖菱角了,叫人放前头冰镇上了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说着,他风风火火地走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舒舒的心,略显沉重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之前的时候,皇子阿哥即便有不逊的时候,康熙也多宽容,真正惩戒的时候不多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结果这两年,也算连上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三阿哥降爵,八阿哥降爵,三阿哥又拘押宗人府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康熙对年长皇子的耐心,正逐渐消磨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可是今年才三十九年,离“九龙夺嫡”的时候,还十来年呢……


        

眼下这些皇子阿哥,有一个算一个,即便不亲近太子,可是除了大阿哥之外,也没有其他人去惦记那个座位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有像三阿哥这样,想要借着跟毓庆宫的亲近,成为未来的议政王爷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有像四阿哥、八阿哥这样,想要凭借实打实的功绩,成为日后的“贤王”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还有像七阿哥这种,前程早定的,只做“保皇党”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还有像五阿哥这样,很满意富贵闲人身份的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下头的十三阿哥与十四阿哥壮志雄心的,想着也是跟历代宗室王公那样,带了八旗征战,到了战场上给自己跟子孙后代赚前程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三阿哥真要问罪,眼下天家父子兄弟其乐融融的局面就要被打破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前朝连着后宫,后宫四妃失了平衡,皇上会不会将佟妃再抬起来?


        

舒舒脑子里乱糟糟的,莫名想到了公府那边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要是“三爷党”没有了,那一支就算沉寂,也不会牵连问罪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虽说两房去年闹了不少嫌隙,可是血脉同源,也是相互扶持的关系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真要一房败了,董鄂家在正红旗的地位就会被其他家族所取代,往后珠亮他们的前程都会受到影响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这会儿功夫,九阿哥已经进了畅春园,到了清溪书屋门口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眼见着值房还有官员候见,他不由纳罕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不都是上午这些官员,陛见或陛辞,怎么这会儿还没见完?


        

值房负责记录的是个眼熟的笔帖式,九阿哥就直接问道:“这是翻了多少牌子,都排到下午了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平日的时候,都是在早膳前或者午正之前见完。


        

那笔帖式,道:“有些本是明早要见的,挪到眼下了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九阿哥点点头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明天是什么日子?


        

五月二十二,好像也不是什么祭礼的日子……


        

那是老爷子不耐烦早起了,预备着睡个懒觉?


        

他正犹豫着,要不要明天中午再来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毕竟他只是走个过场,不好耽搁这些官员候见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在京的官员还好,这次见不着还有下次;要是外放官的话,真要耽搁了,下回就要三五年之后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结果梁九功出来了,看着剩下的几个官员道:“皇上口谕,尔等明早再递牌子进来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那几个官员都躬身领了口谕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梁九功说完,又望向九阿哥,道:“九爷,皇上传呢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九阿哥听着,心里忐忑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听着谙达这口气,有些沉闷。


        

自己还没叫人传话呢,汗阿玛就要传了,预感不大好……


        

不会这会子憋着邪火,要找人发散吧?


        

九阿哥身子就有些重,很是不想去,道:“我也没有什么大事,若是汗阿玛忙着,明儿再过来也是一样的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

梁九功没有接话,示意九阿哥跟着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九阿哥闭上了嘴,老实跟上。


        

有三阿哥那个前车之鉴在,自己还是小心些,别也失仪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等到进了清溪书屋,九阿哥就察觉到康熙的异样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平日里康熙盘腿坐在炕上,精神抖擞的,后背笔直,现在却是扶着炕几,似有疲惫之处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就好像雄鹰一下子被淋成了落汤鸡,透着几分寂寥。


        

九阿哥见状,不由心软,脸上就带了关切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康熙抬起眼睛看到他,右手不由自主地握了握,道:“朕没事儿,就是昨晚没歇好,有些乏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换了往常,九阿哥听了这话,肯定要骂三阿哥两句,可眼下却不敢胡说八道了。


        

康熙见他脸上变来变去的,半晌不吭声,道:“内务府有事?”


        

九阿哥听到这个,犹豫了一下,点了点头,道:“汗阿玛,马家抄检的事情跟三哥去宗人府碰到一块了,外头说什么的都有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马家人不无辜,既是敢伸手,怎么处置都是应该的,三哥他是被气湖涂了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您也晓得他积蓄不多,素来看重银子,这半年来,儿子这里也有待哥哥不恭敬的地方,可三哥看在银钱面上,都没计较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昨天就着红利多问了两句,是显得太认钱了些,可这也不算大错处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儿子心里,其实也矛盾呢,不大喜欢三哥的算计,可是也担心其他哥哥跟弟弟的粗心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民间有句老话,叫‘吃不穷、穿不穷,算计不到必定穷’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像三哥这样晓得攒钱的,不败家,往后也不担心他‘寅吃卯粮’,落了亏空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可是其他哥哥、弟弟们,儿子能跟他们借出钱来,旁人也能借出来,手松的厉害,分家银子下去,也没有置产的想法,胡乱就花掉了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儿子晓得,汗阿玛‘望子成龙’,心里盼着儿子们文武双全,德行比圣,可‘龙生九子,各有不同’,我们只有一半随了汗阿玛,还有一半随了各自生母,这资质就有了差别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如今儿子也当了阿玛,看着丰生跟阿克丹两个,心里也盼着他们成才,可是想想他们出生的艰难,儿子就只能开解自己了,平平安安就好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三哥的小毛病,照儿子看,就是憋的,小时候养在外头,回宫以后,上头的两位哥哥都优秀,还尊贵,下头还有个爱较真的弟弟,他在中间衬着,除了玩命念书,也没有别的选择……”


        

“可这孩子不叫玩怎么行?心里憋屈都没有个疏散的时候,一来二去的,就有些小毛病,只看好的呗,又不是太子爷,真要十全十美了,到时候为难的,就是汗阿玛您了……”


 新书推荐: 割鹿记 南朝不殆录 戍边八年,皇帝求我登基 剑走偏锋的大明 穿越后领了三个媳妇,不领犯法! 国家送媳妇?来一打,都收了 极品帝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