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州明粮仓赋
作者:任武德欧洲杯体育
祁连巍巍,弱水汤汤。汉开丝路,明筑粮仓[1]。洪武[2]始建,肇启屯垦盛象;清复修缮[3],赓续靖稷华章。六百载风浪际会,见证塞上沧桑;九重廒栉比鳞次,昭创甘州后光。
不雅夫架构精妙,匠心创举。土夯壁,厚筑铜墙铁壁;木架脊[4],巧构东谈主形云梁。基留百孔,通幽风而驱硕鼠;顶设千棂,纳朗日以护陈粮。九库廒房横列[5],似蛟龙漫游黑水;五十四间环峙,如雁阵栖落平冈。梯形垒砌,抗八级而不倾;榫卯咬合,历百劫其愈刚也!
忆昔丝路驼铃,交往熙市痛苦;胡汉物帛,交互营商泽长。粟麦堆金,集军备以正朝纲;稻粱溢廪,稳黎元而饱饥肠。真若塞上金瓯,盖祉民安邦之策;恰似河西玉箧,勾通储定边之方。烽燧间,粮草壮千军魂魄;贩子里,库廪关万户寒凉。盛衰赖是,抚慰系此;古今同仰,竹牍流芳。
张开剩余75%怎样岁袭霜侵,檩柱渐露陈荒;雨剥风蚀,砖瓦屡现痍疮。幸哉盛世重修,缮破维簧。斥巨资固其筋骨,引巧匠复其容光[6]。既守飞檐斗拱之古韵,更融穑影藏贮之陈章。展陈室中,农耕端淑[7]逐渐铺卷;回廊檐下,丝路风华娓娓未央。谷囤雕形重焕彩,农耕盛况再踌躇。仓廒原貌犹复,斛斗量称再现,游园陈馆初展,梨锄耱耙重彰;游东谈主至此,抚斑驳而想古;学者驾临,察形制以探详也。
嗟乎!明仓非独土木奇构,实乃文脉之典藏[8]。青砖历太岳风雨,黛瓦纳岁月沧桑。昔屯田伟略,鉴戍卒开沃壤;今文旅新措,引骚客赋华章。檐牙诉仓廪史,梁燕吟岁稔章。愿斯仓永固,续千秋盛景;祈此韵长传,耀万代辉光。盛德不泯,福气无疆;文犹未尽,以诗概彰。曰:
洪武营仓六百年,遗凮廪廒靖朝边。
夯墙透孔驱黄鼠,梁架衔云护玉棉。
畴前驼铃丝路绎,今时古迹烨华宣。
传承文脉融新韵,再续后光谱好意思篇。
细心:
[1]明筑粮仓:即明粮仓,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东大街东大仓院内。笔名甘州明粮仓,又称东仓、广储仓,旧名甘州仓、永丰仓、甘肃仓,俗名东大仓 。
[2]洪武:明太祖朱元璋帝号。据新立异的《张掖县志》载:“东仓”是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甘肃督皆宋晟建造,明弘治十六年(1503年)建缱绻仓于内。
[3]清复修缮:据史料载:明粮仓在清乾隆十八年(1753年)、二十八年(1763年)、四十一年(1776年)三次增建,乾隆四十四年(1779年),知事陈澍又添建于原址。清光绪年间重建廒房达到22座,变成四合院式布局,可储粮770万公斤。如今仅存坐东面西的一栋,共9座廒房,由54间组成。
[4]木架脊:粮仓架构为土木结构,透风抗震,坚固耐用。墙面与地基接合处留有拳头大小的孔洞,兼有透风和捕鼠作用,猫可从孔洞收支合手捕老鼠。
[5]九廒横列:9座廒房分东、西、北三面摆列。名为广被、广恒、广泰、广积、广福、广禄、广寿、广丰、广成。 每座廒房6间,面阔18米,进深11米余,廒房内食粮可堆装至2至3米高。
[6]复其容光:2019年10月7日,张掖东仓入列第八批天下重心文物保护单元,是现在国内保存时候最长、最无缺,还能不时使用的古代仓廪之一,关于磋磨明清技能粮仓建筑体式具有热切价值。
[7]农耕端淑:明粮仓遗址,不仅见证了自汉唐以来历代王朝在张掖奉行的屯田戍边计策,以及当地农业分娩的发展流程,同期也从中反应了西北地区经济、政事、军事、历史等方面的情况。
[8]文脉之典藏:明粮仓遗址,已成为张掖一处闻明的旅游名胜古迹,诱骗着宽敞搭客前来参不雅,通过竖立和传承,让更多的东谈主感受古代粮仓的独到魔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作者简介
任武德,甘肃甘州东谈主;现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、甘肃省作者协会会员,甘州区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,中华《诗词月刊》张掖责任站站长,《八声甘州》微刊主编,喜好诗词、联、赋创作和磋磨。自创诗词6000余首,赋作30余篇,联400多幅;作品散见于《诗刊》《中华诗词》《中华辞赋》等200多个刊物。投入天下各样诗词联赋大赛150屡次,获奖82项。撰写了《格律诗写稿基础详尽》等文著,被国度诗东谈主档案典藏委员会评为“国度一级诗东谈主”。
发布于:北京市